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61篇
  免费   15608篇
  国内免费   9043篇
耳鼻咽喉   1387篇
儿科学   2217篇
妇产科学   895篇
基础医学   9838篇
口腔科学   2947篇
临床医学   17025篇
内科学   13787篇
皮肤病学   1622篇
神经病学   4456篇
特种医学   67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784篇
综合类   40108篇
现状与发展   32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5497篇
眼科学   2150篇
药学   17869篇
  237篇
中国医学   15112篇
肿瘤学   7488篇
  2024年   421篇
  2023年   2016篇
  2022年   4819篇
  2021年   6521篇
  2020年   5679篇
  2019年   3272篇
  2018年   3420篇
  2017年   4412篇
  2016年   3563篇
  2015年   6309篇
  2014年   7885篇
  2013年   9917篇
  2012年   13747篇
  2011年   14698篇
  2010年   13013篇
  2009年   11272篇
  2008年   11617篇
  2007年   11066篇
  2006年   10020篇
  2005年   7804篇
  2004年   5485篇
  2003年   4595篇
  2002年   3643篇
  2001年   3105篇
  2000年   2155篇
  1999年   803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68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9 毫秒
91.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高龄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操作体会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79岁,均在腹腔镜下行悬吊固定。结肠造影和术中均可见明显增厚且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宽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之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尤其是直肠前壁。术中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脂肪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6.59±14.84)min,出血量平均(63.41±23.6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01±1.57)d。无吻合口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死亡或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22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4年,平均(2.81±0.91)年,患者排便次数1~2次/d,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微创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高龄直肠脱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调查嘉兴市新居民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新居民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居民儿童548例,本地儿童1248例,采用自编量表评估儿童家庭影响因素,长处与困难问卷评估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问题,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估主观心理痛苦程度,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评估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社会支持程度。结果新居民儿童主观评定心理痛苦程度高于本地儿童(P=0.002)。新居民儿童亲社会化行为低于本地儿童(P=0.000),多动/注意缺陷问题高于本地儿童(P=0.011)。儿童忽视虐待量表本地儿童5个因子得分低于新居民儿童:责骂因子(P=0.000)、恐吓因子(P=0.000)、情感忽视因子(P=0.000)、教育忽视因子(P=0.000)、身体忽视因子(P=0.000)。社会支持量表本地儿童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新居民儿童:客观支持(P=0.032)、主观支持(P=0.000)、对支持的利用度(P=0.000)。新居民儿童在新居民儿童学校、混合学校、本地儿童学校的3类学校中亲社会化行为、忽视因子、虐待因子、社会支持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新居民儿童较本地儿童心理发育行为明显落后,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评估规律性八段锦运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残疾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训练+八段锦干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训练,疗程12周。比较两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患者的EDSS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F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D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F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这4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比较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EDSS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FSS评分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规律的八段锦干预能明显改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残疾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疲劳状态,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优选复方夏枯草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复方夏枯草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根据综合评分的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 该工艺准确可靠,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96.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面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文基于《温疫论》理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变以及辨证论治进行了解析。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感受"戾气",病机为疫毒遏湿,其传变遵循《温疫论》"表里九传"规律,可分为顺传与逆传,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初期邪伏膜原、疫毒遏湿,应开达膜原、祛湿化浊、宣透疏利;中期病邪可顺传于表,此时应当使用辛凉解表之剂,通过战汗透邪,使邪随汗出,若湿毒入里化热,致肺络受损,腑气不通,里实热结,当通腑泻热,攻下逐邪,给邪以出路;若失治、误治、病邪太过,可致病邪内陷心包,造成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内闭外脱的危重表现,治疗上注意攻补兼施,开闭固脱;恢复期,由于余邪未尽,且热病易伤阴耗气,治疗上不仅要预防余邪反复,更要滋阴补血,恢复正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忌妄汗下法、顾护脾胃"三大法则。《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病机、传变和辨证施治有着系统的认识,为后代战胜历次瘟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升降浮沉是中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医家分别从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加以阐发,不断充实升降浮沉理论,使其日臻成熟与完善。李东垣《脾胃论》所载补中益气汤,亦被后世奉为治疗“中气下陷”证的主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了“大气下陷”一词,并针对此证创立了专方升陷汤。两者同为“气陷”证而设,然其内涵又有不同。依据升降浮沉理论于脏腑、药物之用,通过补中益气汤与升陷汤的组方思路探析,比较治则治法之不同,分析其所治气陷证之别。升降浮沉理论贯穿于此二方的理论思想和制方用药方法,对充实、完善中药药性理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8.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笔者拟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寒疫病机以及清肺排毒汤的方药组成机制,认为该方能疏解表里、通调三焦,具有宣肺行气、透邪解毒、润燥化湿、逐水泻热的功效,切合COVID-19寒、燥、湿的病机特点,且能有效的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应推广全国各地广泛使用以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99.
BackgroundIn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VNS) therapy, the release of VNS model 106 (AspireSR) allowed for responsive VNS (rVNS). rVNS utilizes a cardiac-based seizure detection algorithm to detect seizure-induced tachycardia to trigger additional stimulation. There are some studies suggesting clinical benefits of rVNS over traditional VNS, but the perform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autostimulation mode in clinical practice are poorly understood.ObjectivesTo assess the effect of initiation of rVNS therapy and altered stimulation settings on the number of daily stimulat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VNS therapy and to compare autostimulation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epilepsy types.Materials and MethodsRetrospective follow-up of 30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epilepsy treated with rVNS including 17 new implantations and 13 battery replaces at a single center in Finland. Our data consist of 208 different stimulation periods, that is, episodes with defined stimulation settings and both autostimulation and total stimulation performance-related data along with clinical follow-up.ResultsThe variation in autostimulation frequency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duration of the OFF-time and autostimulation threshold (p < 0.05). There was a large additional effect of autostimulation mode on therapy tim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longer OFF-times, but a minor effect with shorter OFF-times. Significantly more autostimulations were triggered in the temporal lobe and multifocal epilepsies than in extratemporal lobe epilepsies.ConclusionsThe initiation of autostimulation mode in VNS therapy increased the total number of stimulations. Shortening the OFF-time leads to a decreased number and share of automatic activations. Epilepsy type may affect autostimulation activity.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